
我以前一直以為,凡事只要出於良善的動機,行事不胡作非為就可以了。後來才發現,單單出於好意不足以成事。連保羅也這樣認為:「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聖靈有什麼交通,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腓二1-2)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裡的 勸勉、安慰、聖靈的交通,以及慈悲憐憫,都是美好善良的言行舉措。而且都是出於好意,都是為別人好,為教會好。難道這有錯嗎?
我相信大家不難發現,許多原本是出於好意的言行舉措,結果卻造成不必要的衝突和傷害。所以保羅緊接著強調,你們就要有「四個相同(一樣)」(腓二2)。
我以前是詩班指揮,曾經有位年輕詩班員姐妹,很認真地參與詩班服事。可是她幾乎每次崇拜講道的時候都會打瞌睡,被推醒了,過不久可能又會再睡。詩班員這樣坐在講台上也的確不成體統。一位屬靈長輩就好意勸導:「我很欣賞妳有事奉的心,可是也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特別是星期六晚上,年輕人喜歡玩耍也要有節制,單身女孩太晚回家不好。」這位詩班員大受委屈之後,就哭著向我辭去詩班的服事。原來她患有「嗜睡症」(Narcolepsy),這樣的患者是隨時可以睡著的。其實,這位姐妹平時為人認真檢點。她的病不太嚴重,但是安定下來就會睡著,她沒有駕駛執照不可開車。這個例子裡,那位屬靈長輩完全出於好意,也沒有嚴詞責備,可是還沒有了解情況就已經下了判斷,認為年輕人貪玩無節制。雖然是出於好意,有良好的動機和意圖,卻造成了傷害。
上期〈主裡同心解衝突〉一文提到,人往往因為心中的驕傲和虛榮,就非要定對錯、爭輸贏,找出誰更有理為止。一旦進入這種狀況,就不再是真理越辯越明,而是血氣越爭越烈。保羅指出「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才可能同心合意。可是要同你的心還是合我的意呢?按保羅的意思,不是你、我或當中誰的心,而是主耶穌的心。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腓二5-11)因為,只有基督耶穌的心是全然謙卑,全然順服的。是上帝使耶穌復活,並且把他升為至高。我們在教會一起服事的時候,不求自己的榮耀,看別人比自己強。能夠謙卑順服,讓上帝把榮耀賞賜給該得榮耀的人。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就必須讓主把我們那顆驕傲的心摧毀拆除,然後才能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是屬靈的「換心手術」,而且會有一段漫長的過程。
其實,在教會的肢體生活中有衝突是必然的!只是一味的維持表面上的和睦,把衝突磨擦掩蓋起來,並不是真正的在主裡同心合一。因為沒有經過屬靈的「換心手術」,這樣的表面和諧是不會帶來喜樂的。喜樂並不意味著,沒有患難,毫無衝突磨擦。而是知道,即使處於患難也有人一起同心面對;即便存有異議,也知道大家會一起同心尋求主的心意。不要逃避衝突,因為這是上帝特意賜給我們的機會,以致我們可以學習如何處理衝突,並且在衝突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