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界線》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

作者:牟大明

何謂「個人界線」?

廣泛地說,「界線」是標示出極限、範圍或邊緣的一些標誌或事物。在心理上,它界定了自己與他人是獨立個體的認知,說出了我們的定位、身份、選擇、忍受、喜好、恨惡及慾望等。簡而言之,在心理與靈性的「個人界線」上,界定了我們是什麼,不是什麼。

「個人界線」不明確的人,有些活得像是一隻無殼蝸牛,或是門前的腳踏墊,覺得自己處處受欺、時時被踩;反之,有些又活得像是一隻盲目的刺蝟,或是四處遊行的吼獅,總是衝突不斷、憤怒抱怨之聲不絕於耳。

「個人界線」也包括了自己和自己定下的界線。有人說,我們一生聽到最多的講道,就是「自己的聲音」。問題就在於這個「聲音」,有時候像是殘酷苛刻的獄卒,鞭打批評;有時候又像是只會寵壞孩子的父母,無限制的放縱。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築構出一個健康的「個人界線」呢?以下從幾個不同的個案來討論。

和別人界線不明確的例子

1.A弟兄──為什麼所有的人都不感激我?

A弟兄是家中的老么。父親老來得子,對他寵愛有加,從小哥哥姊姊都要讓著,他成績優異、平步青雲。但是結婚生子以後,仍然要妻子和子女常常捧著他、讓著他。在工作上因為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有次投資失誤,造成公司重大損失而失業,此後一蹶不振,很久找不到新工作,妻子因為經濟拮据經常發生爭執想要離婚,子女到了青少年期也開始抗拒反叛。A弟兄由憤怒轉成憂鬱,覺得自己這麼努力地付出,卻得不到肯定和感激。有一次別人問他一個問題:「你希望你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像你一樣嗎?」他恍然大悟回答說:「當然不想!」才開始願意把指責人的矛頭轉向自我反省。

A弟兄從小沒有「個人界線」的觀念,也不知道別人的界線在何處?自認他的話語就是聖經,他的決定就是聖旨;在成功的時候別人怒不敢言,但是當他失意之時就眾叛親離。聖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當A弟兄開始認知自己的界線和他人的界線,並且願意尊重別人的界線時,也就是生命開始癒合的時候。

2.B姊妹──痛苦的乖乖牌

B姐妹從小聰明乖巧、刻苦勤勞,在家裡幫助父母做各樣的家事,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們。她有攝影的天份,空巢之後,迷上攝影,常常參加比賽得獎,很想花時間投入專業攝影。但是此時父母年邁身體虛弱,一直以來照顧父母的責任都在她的肩上,雖然現在弟妹們都已成家,但大家都說:「爸爸媽媽最需要妳,沒有人可以比妳做的更好!」現實是父母的需求越來越多,當B姐妹考慮到要放棄自己的攝影嗜好,全時間作父母的看護時,她就痛苦到不能吃、不能睡。她說:「我並不是真正的孝順他們,我只是怕被別人冠上一個不孝順的惡名,我照顧他們真的覺得心不甘、情不願,甚至希望他們早一點上天堂我可以自由自在的去攝影!」B姐妹為了對別人的需要,和別人的口碑負責,卻失去了對自己生命愛好的需要,失去了對自己生活的控制;她不知道她的責任始於何處?又終於何處?而別人又應當始於何處?終於何處?容許別人不斷地剝奪,不斷地佔有她,只因為懼怕一個「不孝順」的名聲。她沒有自己的界線。其實在自己的界線之外,仍然有很多的資源可以去尋求,為父母的生活做好照顧的安排,她也可以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和嗜好。聖經說:「個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成為一體。」上帝並不是要我們不孝順,但是祂也教導,我們的個人界線應該與父母劃開,才能成為一個健康的獨立個體。

和自己界線不明確的例子

1.C姊妹──永不滿意的整容

面容清秀的C姊妹見到輔導,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醜的人!」她接著說:「我已經動了五次整形手術。每次動完手術之後,看到鏡子裡面的自己就很高興,但是我每天看,越看就會發現很多瑕疵,越看就覺得越醜、越不喜歡。心裡就有一個聲音說,只要再去動一次,我就會很完美了,但是另外一個聲音又說,也許再看半年妳又會不滿意了!我現在想要再去動一次手術,可是我想到,可能再過半年我又會不滿意,我有一些猶豫。」C姊妹覺得完美的標準是某位知名的電影明星,其實她的心裡並不愛她自己,只是把自己當成一塊黏土不斷地重塑,想要成為別人的影子;她無法和自己妥協,但是內心中的自己已經不斷發聲抗議,實在太痛苦了!如果我們不能從神的眼中看到祂所造的我們,接受自己的本相,從而奴役摧殘自己,這也是沒有個人界線的慘痛實例。接受我們自己,就是接受神的創造。

2.D弟兄──拖到最後一分鐘

D弟兄是一位非常有天份的軟件設計師,但是仗著自己的恩賜,凡事都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進行,因此在公司裡無法展現他的實力,在生活中也頻頻出錯,如趕不上飛機、錯過付款日期、來不及買生日禮物、教會活動要租用場地,因為太晚去安排而無法舉行。但是他給自己的理由是,把不喜歡做的事暫時放一邊,是他讓自己輕鬆的求生本能,他不想活在緊張的步調中。他裡面的自我對話,就像一個寵壞孩子的父母:「現在不用那麼趕,到時候再做就可以了。」D弟兄錯失了自我界線當中的「因果律」,這肇因於缺乏清楚的界線,就好像他的生命中有一個叛逆的青少年,我行我素。但是在現實中,這個慣壞孩子的父母,也是部分的自己,又常常需要去收拾因拖延造成的錯誤和損失。他並不覺得自己真的在作選擇。有些在行為上失控成癮的案例,如酗酒、吸毒、性泛濫,及遊戲成癮也有類似的問題,他們無法對自己說「不」。D弟兄不願意在現實中負責任,勇敢地去盤點他所擁有的資源,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告訴自己應該作出合理的計畫和安排,這也是在個人界線當中要鼓勵自己長大成熟的重要功課。

結論

從以上的四個案例,可以看到「個人界線」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的比重,如果不願負責任、勇敢地去面對,並設立調整好個人界線,我們在身心靈上都會遭受很大的挫折,甚至於摧殘。

我們不但和別人可以成為好夥伴,也要能和自己妥協,和自己作好朋友!健康的愛,是使我們和別人都可以成為真正的自己。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神的眼中來看自己,真正認識我們是那個祂所創造、疼愛、教導、所引以為榮的神的孩子。詩篇139篇13-14節:「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們的感覺、思想和行為也可以在這樣健康的自我界線中,逐漸形成、調整到一個神和人都喜悅的自我界線。

Scroll to Top
站內搜尋

管理員登入

訂閱愛與衝突電子報
將不定時獲得最新活動通知和通訊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