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光明與黑暗》掙脫教會的政治權謀

吳牧師牧養的恩典教會成立已經十年,四年前教會在北區建立了一個分堂。兩年前因為冠狀病毒,兩個教會都暫停實體聚會,由母堂提供網上聚會,分堂的李傳道也回歸母堂。漸漸地吳牧師和李傳道之間有了分歧,會友也結黨對立。衝突主因是敬拜方式的不同,傳統的敬拜對比現代活潑的敬拜方式;而牧者帶領的風格、親和力等,也吸引了不同的人。吳牧師作為主任牧師,獨立承受所有的指責,最後提出辭呈。牧師會友都很受傷,多人離開教會。

這類教會的故事層出不窮。最近讀到一本書Navigating Church Politics(by Randy Wollf),論到教會的政治文化,頗有感觸。華人教會很少談論教會的政治文化(church politics),然而「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政治,教會是群體的生活,教會政治生態也是教會生活的一部分。

神賦予每個人有不同的權柄。保羅也提到權柄:「……照主所給我的權柄……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林後十三10)人與人的互動,會產生權柄與影響力,帶動決策與方向。正面的使用權柄,可以帶出合神心意的影響力,引領教會前行;負面的使用權柄,參雜了個人因素或主觀意見,或是為了私欲利益,或是為面子,或強勢的看法,不願意順服教會的決策,就形成教會的政治操作與結黨。若牧長同工無力面對教會政治,任憑它發酵結黨分裂,就會破壞合一,教會受虧損。

在這後現代主義充斥的世代,教會也面臨許多新的改變。改變帶來分歧,例如:敬拜的方式,建堂植堂,聘牧,事工拓展,牧師制還是長執制,教會閒話的流傳,甚至要不要插花或午餐,都會成為教會權力鬥爭的起因。教牧同工要學習分辨教會的政治文化與生態,瞭解其權力運作及影響,才能引導這些權柄與影響力,達成決策與共識。牧長千萬不要單打獨鬥,要有團隊一起同心面對教會政治。領袖帶領的合宜與否,會帶出不同的影響。

如何掙脫教會的政治權謀?

1、分辨教會裡的政治文化

領袖要能分辨教會政治文化,加以疏導、溝通、激發彼此順服。也可以藉有權柄與影響力的人,幫助教會分享異象決策。教會中,常見的權柄(影響力)有:

  • 職分的權柄──如教牧團、長執、特別委員會、小組長等的職分,都是有影響力的人。正面使用影響力,能幫助分享異象,鼓勵會眾飢渴慕義,切慕善工。若以職分的權柄強制執行,可能會遭到牴觸;也有人利用職分的影響力,向牧養對象抱怨其對教會領袖的不滿,講一些負面的看法而造成教會的紛爭。這些都要注意。
  • 話語的權柄──作教導的人在言語上有權柄,容易使人信服。有人使用經文或言語的影響力作正面教導,也有人為了個人的看法,斷章取義,引導輿論來誤導人。
  • 善於表達的人(outspoken)──善於表達的人在團體中較有影響力。假如他們愛持反對意見,自高自大霸占輿論,極易造成教會的衝突。比如教會需要建堂時,某弟兄卻倡導,為什麼浪費經費在建堂,應該用來宣教,並極力去影響人。如此的論點在教會中散播時,教會就容易產生分歧。善於表達的人在分享與教會領袖不同意見時,要特別留意溝通的管道與方式。若分享得宜,可以對教會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
  • 受人信任尊重的人──分辨哪些人是以生命的品格帶來大家的尊重。他們的看法和言語會很有影響力。

2、清楚的異象

牧師教牧團要同心禱告,尋求合一的決策方向。反對的壓力隨時會有,不論是新事工、聘請同工、敬拜、建堂,任何決策都會有反對的聲音。不同的背景與傳統,有不同的觀點與習慣,如何同心合意彼此順服?如果領導同工們不能達成共識,就要繼續同心禱告,甚至要等待或調整決策。若不同心或不清楚決策的信念,反而留了破口,讓人搞教會政治。如果清楚異象與決策,同心站穩,溫柔回答疑問,即使仍有異議,也會贏得會眾的信賴。

3、聆聽、溝通與順服

有不同的意見角度,是很正常的。要合一,首先要分享對神的委身,對彼此的委身;並且願意操練分享認知,彼此順服;不斷地闡述教導異象(mission statement),使個人的看法,願意與教會的決策方向對齊。每個教會有不同的傳統與文化、不同的焦點和喜好,傳統的福音派以牧師為主,喜愛傳統詩歌;新派喜愛現代詩歌,著重新朋友的適應;還有教會的定位、事工的方式等,都可能造成衝突而引發權力鬥爭。當有人搞教會政治或小團體操作時,若任憑其發展不去溝通,就會結黨紛爭,造成分裂。在意見分歧時,領導同工應多分享認知,不斷地教導溝通,聆聽反對的聲音,讓影響力有交集,引導輿論回歸教會的使命與方向,達成共識,使弟兄姐妹願意順服教會的方向。

4、鼓勵參與

教會常有一群沉默的大衆,當面都沒意見,心中卻有很多想法。教會要鼓勵參與,也提供機會參與,或藉研討退修會或小組,分享決策,聆聽疑問與憂慮。領導團也應鼓勵邊緣人參與,認出極端分子,接觸小團體,給他們機會表達並疏導。討論中,人沒有表達或保持沉默,並不等於同意。他們會後的表達最後會反噬,成為教會政治輿論中的強大聲音。儘量讓會眾覺得他們的意見被聆聽了,藉著不同管道,不斷分享溝通,幫助他們看見教會的方向,達到彼此接納順服。

5、敞開透明的態度

瞭解透明化的重要。有時教會為了保護軟弱的肢體,隱瞞事情不公開。容易被誤導,覺得教會有很多秘密。當恩典教會的牧師離開時,教牧團隊覺得公開衝突的細節有礙教會形象,也會絆倒初信者,所以盡量低調不談。但謠言滿天飛,造成會眾更多誤解,覺得不被信任,反過來批評攻擊教牧團。帶領同工要有智慧合宜的分享訊息,使用正確的渠道,或是透過團契小組或私下幫助會眾,回答誤解。透明化可以帶來醫治,挪去誤會,建立信任與合一。

6、拒絕謠傳閒話 (gossip)

教導會眾如何對待謠言,使眾人皆以傳閒話為恥,建立健康信任的教會輿論環境。自己不參與閒話謠傳,也勸誡身邊的人不傳。若聽見謠言,鼓勵他們直接問當事人或牧者。謠傳的殺傷力很大,可以從有人說:「聽說牧師責備某姐妹」,傳到最後成為「牧師騷擾姐妹」。謠言傳到最後,真相還沒大白,牧師卻已經惡名昭彰了。

教會政治運作確實存在,我們要敏感並正視。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見與私心,形成不同的輿論團體,有意或無意地成為教會的政治權謀。教牧團要幫助會眾跨越政治權謀,彼此順服,達成共識,不給魔鬼留餘地。

當然,多數人的意見也不等於主的旨意,教會不需要全體通過才作決定。有牧者說,教會的方向與決策,是來自我們的屈膝禱告。而正確地使用權柄與影響力,也是來自禱告。教會領袖學習分辨教會的政治文化,盡量透明化,正面的引導政治運作,教導分享認知,必可帶領教會同步前進。

Scroll to Top
站內搜尋

管理員登入

訂閱愛與衝突電子報
將不定時獲得最新活動通知和通訊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