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劉哲沛律師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太中心發射,成千上萬的電視觀眾與現場觀看者興奮且自豪地陶醉於美國偉大光榮時刻,不料,在72秒升空後突然爆炸解體,殘骸墜入大西洋海底,機上七名太空人員全部罹難,造成美國航史上最慘重的悲劇。
雷根總統成立羅傑斯委員會調查,訪談160餘人,舉行至少35場調查會議,調查涉事航空總署工作人員、承包商雇員、支持人員六千餘人,最後公布報告認定事故出於機艙右側固體推進器的O形環失效,引發一連串的負面的連鎖反應。
委員會指出早在多年前就有測試數據,指出助推器可能有缺失將引發致命缺陷,但太空總署管理人員對工程師提出的警告置若罔聞,且未向上級匯報,整個機構對安全問題的態度和管理結構都不足以合理匯報、分析、防範飛行問題。委員會譴責美國太空總署的組織文化和決策過程導致事故。此事件造成太空飛航計劃中斷近三年之久。
人們喜歡表揚,不願意被批評。讚美聽起來舒服,批評指教令人難受。忠言逆耳,對個人如此,對整個決策部門亦然。所謂「家醜不外揚」,每個人都想維護他良好的形象,很少人願意承認有過失。然批評若屬實,儘管被指教的人不接受,事實仍然存在,只是被隱藏在黑暗的角落。
從前面的「面子」到後面的「鏡子」
我們出門前,定要整理儀容,女士則花更多時間化妝,好讓顏面光鮮亮麗。鏡子幫助我們檢查修整之處。面子代表人前,需要鏡子照亮;背後則更需鏡子,才能將自己看不見的缺失,顯現出來。
一位女士參加公司的年度派對,她穿著剛乾洗完的洋裝,配上新買的時髦外套赴宴。她對自己的美貌充滿信心,穿梭在宴會中。當天,出席宴會的皆是高貴的人士,不下百人。宴會進行至中間,一位女同事把她叫到一邊,告訴她新買的外套衣領背後,尚掛著價格標籤呢!更鮮的是,連背後的裙擺也還釘著洗衣店的紙標籤呢!她一臉震驚,真想挖個地洞躲進去,巴不得同事們更早發現指出她的錯誤來。
人性軟弱,加上特有的面子文化,很難接受現實,承認看不見的缺失、軟弱與失敗。所謂「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們何等需要「後面的鏡子」來指出「真實的不美」。
解除心理武裝──把內心的辯護律師FIRE掉
身為執業律師30餘年,我知道法庭設計是一個對立的程序,當事人以爭取權益,證明對方錯誤與責任為目標。同時,防衛自己的缺失與過犯,以減低損失。批評,類似在訴訟的架構下,當一方把矛頭指向另一方,特別還有律師代表領軍出征,為客戶爭取最後勝利時,對方勢必陷入攻防,拼命抵抗,誓死不已。
如果「鼓勵」能陪伴人走向光明,那麼「批評」就像把人推入黑暗的深坑。當有人被指責時,人立刻的反應就是自我防衛,好像有個律師立馬跑出來為自己作戰,對批評加以否認或找藉口逃避。夏娃和亞當犯罪之後,耶和華神問說:「你在那裡?」他們豈不都是推卸責任,互相指責嗎?
這樣,我們只要阻擋外來的批判與攻擊,就不需要面對自己生命的問題、對付心裡的黑暗?那豈不驅使我們的生命停駐於黑暗,進入更大的黑暗裡?
在多年研究衝突與專業調停之後,才發現防衛性的溝通,不但沒解決問題,反而引來更劇烈的對抗。一旦雙方展開關係的爭戰,最後的結局注定是兩者皆輸。這樣說來,批評,更像一盞燈,照明生命的黑暗。當黑暗曝光時,我們最好勇敢面對,解聘內心的辯護律師,讓「人知己不知」的盲點浮現出來。如此,這些生命的問題,才不會像鬼魅一般,隨時跑出來攪擾自己,也驚嚇別人。
惡意批評怎麼辦?
如果對方是惡意的批評,怎麼辦?
有人說,「善意諫言」我接受,「惡意批評」我拒絕。其實,不管是善意或惡意,人聽來都不舒服。從外表或本質上,諫言或批評都是:你的表現沒有達到對方的標準,不管它以什麼形式向你表達。
好吧,就說善意和惡意的批評,內在動機大不同,聽者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回應吧?批評的內容,如果針對事情,也就罷了,如果針對人,成為人身攻擊,豈不對身心靈造成嚴重傷害?
面對批評,我們可以分辨對方的意圖,到底他希望讓你的工作有改善,還是有意圖地攻擊你。或許,他可能出於善意,但因溝通方式不良,而造成反效果;或許他嫉妒你的工作表現;或許他的能力或地位受到威脅,想要藉著批評打擊你;或者他強烈感受到他有某種需要沒有得到滿足。如果是出於惡意的批評,並不代表你要惡意相向。惡意的批評通常來自於批評者內心的黑暗,我們無需與黑暗共舞。馬丁路德金恩博士說:「黑暗無法驅走黑暗,唯有光明才能驅離。」
面對別人惡意的批評,我們的內心要有光。「神是光,在祂毫無黑暗。」(約壹一5)我們若在基督裡,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身分與價值,便不被他人惡意的批評打垮。
蒙恩罪人「稱義之後」不再被批判
有位黑社會X大哥,信主不久,就決定奉獻,成為傳道人。他到處傳福音作見證,述說自己信主前有多惡劣蠻橫,竟然蒙神拯救。他的見證充滿能力,帶領不少人信主,也在基督徒的群體中享有名氣。
不料,另有一位Y傳道在一些場合,特別喜歡引用X大哥的見證,尤其是他信主前在黑社會做的種種惡劣事蹟。消息傳到X大哥耳裡,他非常生氣,認為這是人身攻擊,揭他瘡疤,侵犯隱私,要求Y傳道停止講他的故事。Y並不同意,認為這些都是X在講台上傳講的見證,兩人因此而交惡。
問題來了,如果X傳道已經走出黑暗,進入光明,為什麼還會對別人談到他的過去耿耿於懷?
我們不都是不折不扣的罪人,有與生俱來的罪性、罪行、罪的傾向嗎?我有軟弱、過失、缺點,豈不是正常的嗎?所有的批評,無非顯示出我這罪人的本相。然而,神如此愛我,甚至差祂的獨生子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稱我們為義。「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西二14)誰能控告我(神所揀選的人)呢?神已稱我為義了(羅八33)。任何惡意的批評與控告也因基督的寶血,在我身上產生不了效應。既然,我已走出黑暗,活在神的光中,又何必隨之起舞呢!
珍惜批評你的人
每個人不論在工作或生活中難免遭受批評。遇到正面批評的人,應該珍惜和感恩,因為他們看到你自己看不到的一面,可以趁此進入光明;碰到惡意批評的人,要趕快來到恩慈、全能、眾光之父面前,即便我們被批判的一文不值,仍然不能否定你,因為你已經在基督真理的光中。
當你立志走向光明時,誰能把你推回黑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