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鴻勝牧師
「人不克制自己的心,就像毀壞的城沒有牆。」(箴言25:28)
小朋友們開始參加籃球比賽,學習如何防守時,他們都是一群人追著一個球跑來跑去。他們不知道在防守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要一起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團隊作用。為了幫助小朋友學習如何守著自己的崗位,有一個社區中心特別在體育館的地板上畫了幾個方格,每個球員負責他自己的一格,他們只能在這個方格內活動,如果出了方格就當作違例。這種方格幫助小朋友能夠知道自己的崗位在哪裡,哪裡是界線,提醒他們要控制自己,不要一味地向球跑,每個人只要守著自己的崗位,不要越界,就是最好的防守了。
人與人的相處也有界線,這種界線是眼睛看不到的。清楚的界線能幫助我們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限,也能給其他人清楚的期望,可以避免產生很多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倘若越過界,自己的事做不好,管了其他不應該管的事,便可能會產生濫權或放縱等問題。神創造世界的時候,設立了清楚的界線。在創世記第二章,神清楚規劃了亞當住的地方(地域的界線),然後告訴亞當,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倫理的界線)。遵守聖經上神設定倫理的界線,能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好的、合神心意的關係。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越界,不是不知道界線「應該」在哪裡,而是沒有好好管理(克制/節制/self-control)自己的內心。人的「心」是一切行事為人動機的來源,所以要尊重界線,守好自己的崗位,就必須控制自己的心。箴言二十五章28節告訴我們:「人不克制自己的心,就像毀壞的城沒有牆。」若我們不克制自己的心,就像一個沒有牆的城一樣,會任意受到攻擊,我們的心自然會被引誘。
回到打籃球的例子。小朋友看到球來球往的時候,他的心就被「球」牽引著,球傳到哪裡,大家便一窩蜂跑到哪裡。所以,他們必須克制自己對球的吸引,站在自己的方格內,這才是最佳的防守。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一告訴他們,他們便明白必須留在方格的界線內。不過小朋友也經常違例,以致裁判要叫停,一次又一次提醒他們不能越界。理性的明白不代表做得到,因這是「心」的問題。他們必須訓練克制自己只想「追球跑」的心,才能做到不越界。
界線在家裡是最清楚了。因為關係最密切,反而成為最難守界線的地方。父母的角色是要照顧和管教兒女,兄弟姊妹間是互相扶持,彼此愛護。當我家的哥哥認為妹妹做錯事的時候,便很自然地當起父親來,負起管教的責任。雖然他的道理都說得很正確,他卻是過了界線,用了父親的口吻管教妹妹,甚至要懲罰她。他看到妹妹的錯,「一心想要」去改正她,他沒有以兄長的角色去幫助妹妹改正,而選擇了以父母(比較有權威)的角色去教訓妹妹。通常事件過後,哥哥會感到很沮喪,因為妹妹不太喜歡聽哥哥用父母的口吻對她說話,所以不太願意被他改正。兄妹的關係與父母子女的關係不一樣,兒女要順服父母,但妹妹不一定要順服兄長。哥哥需要克制自己,不能因為妹妹比較願意聽父親的教導,就以父親的態度教訓妺妺。他要保持自己的界線,以兄長的角色幫助妹妹,勸她改過。
聖經不斷地提醒我們要節制,這是聖靈果子中的一個美德(加5:23)。把自己約束在界線內的關鍵,就是先克制自己的心。讓我們的心被聖靈、被主的話引導,而不是被血氣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