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掄瑜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不習慣建立界線,因為我們認為孩子是屬於我們的,何須見外?並且我們有權利、有責任管教,為自己的孩子負最大責任。「界線」不就是一種隔閡、拒絕或防備的心態嗎?另外,成熟懂事的孩子本該百分之百的配合父母的,因為「百善孝為先,父母大過天」、「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不是嗎?
或許,現代相對年輕的父母不一定認為,孩子需要在金錢上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但我們的確認定,孩子長大對我們最大的報答,就是「理應」要有所謂「孝」與「順」的概念和聽話的義務。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孝道潛移默化地,讓我們把孩子變成了自己的擁有品、所有物。我們更是把孩子生命中的成敗,當成了父母自我價值的定義。孩子上哪所大學或取得什麼工作,成了家長驕傲炫耀或自卑自憐的原因。太多這些所謂的「理應」和「綑綁價值」導致我們求好心切的言行舉止,強加在孩子身心靈上的壓力,就是缺乏界線的徵兆和破壞健康親子關係的殺手。
界線的重要
所以,讓我們先來調整自己對「界線」的認知。其實,適當界線是健康人際/親子關係的必備條件。
界線,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生活中言行舉止的規範。這個概念早在創世記就有很清楚的記載,是人與神的關係中非常重要的功課。神把亞當夏娃放在美麗的伊甸園裡時,給了他們清楚的界線──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是不可吃的(創世記2:17)。這個界線並不是神為了防範或拒絕亞當夏娃,更不是祂不愛他們的表現。相反的,神在祂的百般智慧中,因著對亞當夏娃的深愛而制定了這個界線,為了保護他們。
更重要的是,界線通常是需要在雙方皆履行並且善用的條件下,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幫助促進其關係達到健康且長久的效果。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必須先認清自己的位份:孩子是神賜予我們的產業(詩篇127:3);父母是以神的管家之身份來養育教養孩子。
一位好管家清楚知道,他的權柄源自於神,他也深刻了解主人的性情以及做事的法則。好管家會善用此權柄,以相同的方式與愛的原則來管理、引領孩子。同時,一位好管家能夠清楚分辨孩子的生命是屬於神的,他們是神的孩子。所以,孩子的榮辱並不代表父母的榮辱。尤其,孩子成年之後,他們是站立在神面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任的個體,有如每位父母親也是各自在神面前負責任的。
沒有界線的溺愛
在許多親子關係亮紅燈的家庭中,我們觀察到兩種現象:(一)父母以愛之名,自幼不對孩子做任何行為要求;或(二)父母一味要求孩子符合行為界線,卻不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任。

首先,在教養的過程中,沒有界線的愛是不健康的溺愛。我們經常聽到年輕家長(還有年邁祖父母)說:「我對這孩子真是沒辦法!要是不順著他,他就越哭越大聲,都哭到吐了……」好像這孩子的情緒勒索,給了家長一個撒手不管的正當理由!其實,孩子是非常聰明的。他們的工作往往就是試探我們的界線。
各年齡階段的界線管理
孩子大約在兩歲的時候,就會開始說「不!不要!」,我們父母管家的職責就隨之開啟並日益增加(箴言22:6)。在學齡時段,父母管家必須認真掌握教養主導權。否則,孩子在青少年時很容易會完全失去控制,不再聽從家長諫言。不要讓孩子從小用他的哭聲、情緒發洩或不良態度來勒索我們的情感、影響我們的判斷力,而阻止我們成為好管家和好家長的機會。
我記得兒子剛滿兩歲時就對我說:「媽咪,你不要管我,好嗎?」我當時覺得很好笑,也回了他一句:「我現在不管你,什麼時候管?」兒子三、四歲時,有次逛商場,因為想要買東西開始大聲哭鬧。我們要求兒子控制情緒,他不接受。我們講道理,他也不聽。最後,我們跟他說,我們會陪他到哭完後,一起回家,這次就不買了。下次想要買東西要好好地說,因為哭鬧不是要求買東西的正確方式。之後,兒子再也沒有為要買東西而哭鬧過。
在孩子學齡階段設定並執行界線,是為了他們的安全、品格訓練、人格發展、身心靈健康成長為念。生活價值觀也是建立界線的根本之一,例如:對人要有禮貌,凡事選擇榮神益人等。界線既是準則,父母管家就不要輕易妥協。在界線範圍內,給予孩子簡單選擇的機會。例如:「你現在不哭了,好好地跟我們說,你想要什麼。我們今天不買玩具,下次看看別的之後再選,好嗎?我們也可以等你哭完再談。」使用良好的溝通方式很重要。也就是用溫和、正向、適時、且堅定的態度來與孩子交談。很多家長誤解,設定界線的目的就是要嚴厲執行,其實不然。最後,界線管理方式和後果處理,可隨孩子配合度(或年齡)調整,漸進式的添加或減少。例如:學齡孩童必須晚間九點上床,青少年則可以十點半後再進房睡覺等。
父母以身作則
第二,父母的自我界線要求:父母管家在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則、情緒管理以及溝通方式,都是自我界線管理的重要功課。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當我們投機取巧,我們如何要求孩子腳踏實地?當我們肆意發怒、惡言以對,我們如何要求孩子管理情緒、口出善言?當我們不為自己所為負責任,我們又如何要求孩子接受處罰,承受後果?當我們有心管束自己的行為舉止,孩子會更願意與我們並肩同行。
我常說,在與孩子的溝通上,情緒隔離是最關鍵的操練。憤怒的言語通常於事無補。切勿在血氣中,使用貶低的詞藻,人身攻擊的言語,和諷刺的態度來刺激孩子(以弗所書6:4)。我們的神是公義的,卻也是充滿憐憫慈愛的。父母管家也該盡力效仿此公義,以及其恩慈來對待我們的孩子。
設定界線,原本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或與成年孩子保持健康的親子關係。界線的制定並不是家長面對孩子不聽話時洩憤的理由,更不是父母用來操控孩子的工具。從青少年開始到成人階段,父母管家就必須越來越多學習放手,這個不容易的界線功課。在適當範圍中給予孩子選擇權,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自己承受後果,學習從失敗中再次站立。在孩子受挫難過時,不忘給予同理與關懷,父母管家在背後的代禱,也是一種健康界線與祝福的表現。
願神幫助我們,讓我們一同努力,在親子關係上使用神做事的法則,來管理我們自己的情緒、言行舉止,建立健康的親子界線,來幫助孩子的品格建造、情商管理和未來的人際關係,成為孩子和我們自己一生的祝福。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