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界線》華人家庭的愛恨情仇

作者:葉高芳牧師

東西文化的比較

講到「華人」家庭的愛恨情仇,讓我先對東西文化作粗略地比較。姑且以華人來代表東方,我們看重關係,但西方是以個人為主。東方人脫離不了「我們」,強調家人。家對我們很重要;西方人強調我、你、他,各自為主體。西方的個人與家人的界線清楚。從姓名的排列上來看,華人把姓放在前面,西方人則名字放在前面;東方強調光宗耀祖,西方強調個人成就;東方人做錯事,也會覺得給家人丟臉,是Shame Culture,西方認為只是個人犯錯是Guilt Culture;東方人講情、理、法,以情為重,且情與事是混淆,西方人講法、理、情的邏輯先後,事與情分得清楚。

創世記2章24節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東方人看到「離開」,常被誤以為,基督徒結婚後就要與父母疏離。但聖經的「離開」,不是疏遠、對立、離棄,是獨立自主的成熟度,是在適當界線中建立互信、互敬、互助的良好家人關係。

有位接受西方教育的輔導問一位婆媳衝突的華人媳婦,當婆婆來時,你們是誰當家?媳婦不知如何回答。輔導回答如果是我,當然是我當家。媳婦一聽感動不已。下次婆婆來,她們發生摩擦時,她就以自己當家來回應,以致婆媳關係破裂,先生不知道如何處理婆媳問題,結果夫妻離婚。

親子關係的愛恨情仇

一個家庭如果有叛逆的孩子,華人父母一般是勸阻訓誡、嚇阻、打罵、威脅、不准回家,甚至斷絕關係。孩子頂嘴就是叛逆,父母很快就產生焦慮、憤怒、憂鬱的情緒反應,卻沒有反省自己,甚而在憤怒之下宣示斷絕父子關係。

聖經中的父親面對浪子的背逆,只能放手。猶太人的觀念中,在父親生前要求分財產,是表示咒詛父親早死。但這位慈父守住關係,盼望孩子回頭,沒有升高成仇恨毀了父子關係。浪子會回來,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關係還在。浪子回頭時,慈父完全接納他,並立即恢復兒子的名份,珍惜慶賀孩子的回來。因此,浪子要回頭,慈父要先在家。若沒有慈父在家,孩子也不會回來。即使回家了,缺少了慈父,浪子可能第二天就再離開。更因為慈父的風範和調教,日後浪子也會成為慈父。

有位84歲女士恨父親一輩子。從小她父親沒抱過她或肯定她的許多成就。當母親生下她時,父親連看一眼都沒有。她盡力爭取榮譽,早期時代很少有這樣的優秀女子。她60歲時,父親去世,因為再也無挽回父女關係的機會,她更傷心而患憂鬱症。實在無法想像,她對父親之恨竟然那麼的深。

我信主前,也是恨我父親、氣我媽媽、埋怨生長在這個家。九歲時才第一次看到爸爸,原來母親是父親外遇的小三。爸爸去世時,我大學畢業,回憶中我都沒有與他講過一句完整的話。從小孤獨退縮,小學的前三年常逃學,還想要出家,初中時曾想了斷自己。信主後,我從「無父」,找到先信主的哥哥像我的好「代父」,進而神成為我的「天父」。藉著天父,祂改變了我的生命,也改變我和媽媽的關係,自組家庭以後,給自己的兒子有健康的原生家庭,讓我成為好父親。最後更藉著家庭與輔導的專業服事,成為別人的「代父」,幫助許多的人。(詳細見證請參《真愛》雜誌第102期〈療癒釋懷登新境〉)

夫妻關係的愛恨情仇

很遺憾的,很多夫妻關係不相愛就相恨,「情已斷就成仇」。今天華人的離婚率增加,常常分手很久,愛恨的糾結都沒有解開。有位女士嚴重失眠已有10年,去看醫生吃藥、接受輔導都無效。她的基督徒朋友帶她來找我。這位女士的失眠問題,與她的離婚有關。當我們談到長期嚴重失眠很受折磨痛苦時,她情緒高亢,拿出在她手提袋裡放著的一件內衣,是先生暴力傷害她時所穿的。她決定保留這件血衣,且不時拿這件血衣來咒詛他。她是受害者,十年來竟然仍在受傷害,因為她沒有饒恕先生,以致這位可憐的女士一直在恨與仇的糾結中。

夫妻可以不是愛人,仍然有愛;不是情人,仍然有情。微軟公司的Melinda & Bill Gates夫婦離婚時,Melinda說雖然分手仍然有愛,仍然是朋友、合夥人,更是孩子們的父母。

愛的四種層次

為什麼會由愛生恨呢?成語說:「愛之深,恨之切,愛已死恨未了。」為什麼會由情變仇?「情已盡,仇已深,情已逝仇未了。」常令人迷糊,甚至感到困惑的原因是,雖然大家都講到「愛」,但愛的層次不同;對愛的了解不同,甚至錯誤的了解愛,因此「愛」的版本就不同,對愛的體驗也不同。愛是從了解、體驗、學習、累積下來的。因為愛的層次不同,所以一樣的事情,卻有不同的反應。

愛可以分成四個層次:激情慾愛;友情友愛;親情責愛;真情真愛。愛的層次不同,關係也不同。四個層次用三角形表示,越往下越重要,關係越堅定。

愛的種類不同,我們要會分辨,真愛最大。真愛最大又完全,是無條件的愛。「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真愛)。」(林前13:13)經營家庭時,需要「守住真愛才能守住家」。真愛裡只有祝福,沒有咒詛。「愛是凡事包容(體諒接納)……,愛是永不止息。」(林前13:7-8)「愛裡沒有懼怕(愛裡也沒有仇,沒有恨);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仇恨除去)。」(約壹4:18 )擁有真情真愛。就算夫妻關係不再繼續,讓對方和自己有說「不」的自由,也不會彼此仇恨。

真愛的源頭

真愛從何而來?「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壹4:19)「神就是愛。」(約壹4:16)真愛的源頭來自神。得到愛的源頭,會經歷創傷得到療癒,可以重新登上新境界,而不再有二度三度的傷害。既然家是我們的最愛,我們連在愛的源頭,就有不斷的愛。患難見真情,逆境靠真愛,有了從神而來的真情真愛,家人必能在各樣的困難中一起面對,走過逆境,化危機為轉機。(本文為葉牧師在愛與衝突九週年慶的信息精華。)

Scroll to Top
站內搜尋

管理員登入

訂閱愛與衝突電子報
將不定時獲得最新活動通知和通訊季刊